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張文章)8月23日,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發(fā)起“破冰行動”,聯(lián)手中國商業(yè)企業(yè)管理協(xié)會倡議:飲品加冰需以尊重消費者合法權益為前提。近日,《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在福建省福州市針對果茶、咖啡、奶茶等飲品商家開展調查發(fā)現(xiàn),“破冰行動”遭遇障礙,多數(shù)商家僅在線上提供冷飲冰量選項,線下門店未明示冷飲冰量選項;有些商家線上線下均未提示消費者不加冰權利;部分全冰飲品未備注無法去冰事宜等。
現(xiàn)象1
星巴克、瑞幸等門店均未明示冰量選項
記者走訪福州市區(qū)部分飲品門店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商家店內LED屏和點菜單均沒有冰量選項。在霸王茶姬福州東百中心店LED電子屏幕上,40多種商品用“冷/熱”標注,而對于冷飲中的冰量卻沒有提示信息。以該店經典款奶茶“伯牙絕弦”為例,線下只標注“冷/熱”兩字,LED屏及其他地方都沒有任何有關冰量可選項的提示。
霸王茶姬福州東百中心店商品電子屏上沒有標示冰量選項。張文章/攝
在茶話弄鮮茶館東百中心店,記者看到,點菜單刊錄31款飲品,用小小的紅雪花和白雪花暗示熱與冷,卻無冷飲冰量選項之類的內容。
茶話弄鮮茶館東百中心店“必喝榜”無冷飲冰量選項之類的內容。張文章/攝
唐沫茶兮東百大洋店,掛在墻壁上電子屏也僅標注“冷熱飲”“冷飲”,如現(xiàn)沏茶系列中的碧桃妝只標注“冷熱飲”,果飲篇中的“清柚”只標注為“冷飲”,都沒有具體的冰量選項。
在星巴克東百中心分店,其商品目錄上沒有冰量選項。
星巴克東百中心分店線下只提供少數(shù)產品目錄。張文章/攝
在瑞幸咖啡省府路店,記者看到該門店較大,店內擺設有坐享咖啡的沙發(fā)椅、高腳凳等,但該店沒有公示飲品目錄及冰量、甜度等選項內容。
也有一些飲品門店公示了冰量選項。在奈雪福州東百南街商業(yè)中心店,記者看到店內有3面LED屏,上面標注飲品價格;針對飲品溫度,屏幕下方特地標注稱“溫度可選正常冰/少冰/去冰/溫/熱”。檸檬茶品牌鄰里的LED電子屏顯示冰度推薦選項為“正常冰”“少冰”,該店廣告聲稱“冰越多,味特濃”。
一家飲品店服務員告訴記者,因為現(xiàn)在流行手機下單,大多數(shù)商家在點單小程序或APP上,都有標注冰量選項。而線下實體店內雖未公示冰量選項,但消費者在線下下單時,接待員一般會詢問消費者的實際需求。
現(xiàn)象2
小程序中多數(shù)品牌有冰量選項
記者在福州市面上的咖啡、奶茶店的點單小程序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品牌有冰量選項。如上述霸王茶姬福州東百中心店,在其小程序下單“伯牙絕弦”,有“標準冰”“少冰”“去冰”“熱”4種選項,另外還有甜度、杯型選擇;在茶話弄小程序下單,有“標準冰”“少冰”“少少冰(不推薦)”3種選項;在唐沫茶兮小程序下單“月中香”,有“熱”“全冰”“少冰”“推薦去冰”“多冰”5種選項;在星巴克小程序下單“燕麥咖啡”,有“熱”“冰”“少冰”“去冰”4種選項。
瑞幸咖啡小程序沒有設置冰量選項。記者咨詢店員得知,消費者下單時有“備注特殊要求”欄目,可以輸入“少冰”“去冰”等要求。
肯德基小程序中,部分冷飲沒有設置冰量選項。服務員告訴記者,百事可樂、果珍飲品均可“去冰”。消費者線上下單可在“備注”欄輸入“口味、偏好等要求”。
現(xiàn)象3
多數(shù)飲品店沒有明示顧客有“不加冰”權利
中消協(xié)倡議尊重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餐飲經營者可以在點餐臺、廣告單及食物圖片等顯眼處明示顧客有要求飲品不加冰的權利。
但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飲品店沒有明示顧客有要求飲品不加冰的權利,一些冷飲只能按標準操作,無法提供冰量選項。登入唐沫茶兮小程序,記者看到部分產品溫度選項只標注“全冰”,沒有其他溫度選擇,也未標注“無法去冰”等字眼提醒消費者。服務員告訴記者,一些飲品配比是固定的,用的是“冰沙”,無法“去冰”,也沒法“少冰”。
茶話弄鮮茶館小程序中,一款“手搗檸檬鴨屎香”果茶標注的溫度選項只有“標準冰”一項,但上面并未標注“無法去冰”等內容提醒消費者。服務員告訴記者,這款產品規(guī)定只有“標準冰”“標準糖”,要求門店一律不能增減。
現(xiàn)象4
消費者選“去冰”飲品容量有變化
口口椰爆款生椰拿鐵去冰杯(左)與冰杯相比,咖啡容量要變少。張文章/攝
在口口椰福州達明店,記者看到豎立的飲品目錄牌上,只標注價格,均沒有標注溫度選項。貼在點餐臺上的飲品目錄牌,多了“冷熱”標注,均無冰量選項。記者詢問能否“去冰”,服務員表示“去冰可以,但杯量要減少一成”。記者下單2杯“爆款生椰拿鐵”,分別選擇了“去冰”和“冰”。產品到手后發(fā)現(xiàn),“去冰”杯咖啡含量的確少了一成。而“冰”杯在記者飲用完后,杯中還剩22塊小冰塊。
瑞幸“生椰拿鐵”去冰杯(右)與冰杯相比,容量明顯有異。張文章/攝
在瑞幸咖啡省府路店,記者下單購買2杯“生椰拿鐵”,并備注一杯正常冰、一杯去冰。飲品到手后,記者詢問店員,這兩杯咖啡杯量一樣嗎?服務員聲稱是一樣的。但記者比對發(fā)現(xiàn),“去冰”杯明顯比“冰杯”少了約一成?!氨蹦闷饡r能感受到滿杯的冰塊在晃動。15分鐘后,記者喝完“冰杯”生椰拿鐵,發(fā)現(xiàn)杯中還剩30塊小冰塊。
瑞幸咖啡生椰拿鐵(正常冰)喝完剩30塊冰塊。張文章/攝
業(yè)內說法
無法“去冰”主因是產品標準
餐飲行業(yè)資深人人士劉經理告訴記者,一些飲品不給消費者“去冰”最主要原因是產品標準。飲品制作一般都要按標準進行,有的飲品必須與冰配伍,企業(yè)總部在設計這款產品時如果沒有設計“去冰”款,店面營業(yè)員就無法操作。如果門店擅自“去冰”,可能就要面臨產品口感變化、配料比例變化、增加出杯時長等問題,門店此舉可能涉嫌違反公司總部規(guī)定。因此,對于無法“去冰”的飲品,建議門店事先在產品介紹中增設“無法去冰”提示。如果某款產品“去冰”需求較多,門店可以及時向總部反映,重新試驗,設計出“去冰”款飲品的操作流程。
中消協(xié)指出,若飲品存在確實無法去冰或飲品為特定的冰與配料結合等情況,餐飲經營者應在點單頁面明確標注或在點單時提示消費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