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主管

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主辦

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引導消費者合理消費

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
市場波動 銀行理財產品怎么買
2022-11-29 10:43 本文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wǎng) 作者:聶國春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聶國春)繼今年3月銀行理財產品出現(xiàn)破凈潮之后,一向被看作是穩(wěn)定、波動小的債券基金和銀行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也于近期“跌”上了熱搜。讓持有人感到困惑的是,明明自己買的是R1、R2這類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為什么感覺買的像是股票?大半年的收益,不到一個月變成虧損,銀行理財產品還能持有嗎?

理財半年收益變負

“大半年的收益在11月份全部跌沒了,低風險理財產品怎么也會虧錢呢?”在北京某出版社工作的林女士最近比較煩惱,她上半年在交通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不僅收益全部虧完,本金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吳先生也很郁悶,他9月中旬買了30萬元的華夏銀行某固收增強類理財產品,2個月到期開放后,共虧損了1200多元。

林女士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她的理財觀念比較保守,所以一直購買的是低風險類理財產品,想著收益比銀行存款利率高一點就行,“沒想到進入11月后銀行理財突然暴跌,感覺比基金股票的波動還大,我不敢再持有了,趕緊在手機APP上將所持有的理財產品全部贖回,然后購買了銀行定期存款。”

記者了解到,這是今年3月份理財產品破凈潮后,理財產品又一次遭遇大面積虧損。根據(jù)方正證券的不完全統(tǒng)計,從10月末至11月15日,短短十余個交易日,市場上8000只固收類理財產品中有超過2600只凈值下跌。從全市場來看,截至2022年11月20日,近一周總回報為負值的銀行理財產品超過13000只,占比近四成,有2000余只理財產品跌破了凈值。

面對劇烈波動的市場行情,和林女士一樣選擇贖回的不在少數(shù)。由于贖回客戶太多,部分銀行理財產品觸碰巨額贖回上限。例如,招銀理財旗下“招?;铄X管家添金2號”“泓瑞活錢管家日開一號”兩款理財產品近日均觸碰巨額贖回上限,導致無法進行購回操作。

記者注意到,上述兩款產品風險等級均為R2,屬于中低風險理財產品,產品投向主要為債券,其中固定收益類資產不低于80%,高流動性資產不低于5%。但從凈值情況來看,上述兩款理財產品凈值已連續(xù)多日出現(xiàn)下跌。

債券市場風險所致

據(jù)了解,銀行中低風險理財產品主要為R1級和R2級。其中R1主要投資方向是存款、國債、貨幣基金、央票等,年化收益率不到2%。R2產品則是在R1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企業(yè)債券,相對而言收益率略高,目前年化收益率在3%—4%之間。

“近期,債券市場大幅下跌。R2級產品因為配置了債券,因而受到較大影響,這一輪大面積虧損的銀行理財,主要就是R2級別的產品?!逼找鏄藴恃芯繂T黃曉旭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債市行情下行的情況下,以債券為主要投資標的的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必然會和純債券基金一樣受到影響。

中郵理財也表示,理財產品主要投向存款、債券等固收類資產,債券價格受市場利率、宏觀經(jīng)濟環(huán)境等因素的變化而產生波動,進而傳導到產品凈值。債券價格和市場利率呈反方向變化關系,當市場利率快速攀升時,債券價格下跌,理財產品也凈值隨之下跌。

那么,之前債券市場就沒有大跌過嗎,為什么彼時中低風險理財產品就不會出現(xiàn)虧損呢?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認為,因為過去的銀行理財估值大多采用攤余成本法,將產品的整體到期收益平攤到期限內的每一天,從而抹平了產品的短期波動。而且,過去銀行理財一般是資金池運作,通過滾動發(fā)行等方式,使理財產品的本金、收益、風險在不同投資者之間發(fā)生轉移,即使某一只產品出現(xiàn)了虧損,但整體上也能有收益。而在2020年6月資管新規(guī)落地之后,禁止了資金池動作,估值方法也改為以“市價法”計算產品凈值,因而產品凈值變化明顯。

“這也是銀行理財產品真凈值化的體現(xiàn)?!痹邳S曉旭看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受投資標的行情影響,將是未來理財產品的常態(tài)。

積極轉變投資方式

面對理財產品持有人的焦慮情緒,多家理財公司發(fā)文提醒稱,應理性看待凈值波動,拉長投資期限,用時間來換取收益空間。

招銀理財認為,短期而言,債券市場不具備持續(xù)大幅下跌的基礎,預計在逐步消化疫情防控政策與地產政策調整的預期后,將轉向區(qū)間震蕩走勢,但震蕩中樞較三季度將有所上移。平安理財稱,防疫政策調整后,市場情緒在這幾天集中宣泄,可能還會有所震蕩,但拉長一點來看,經(jīng)濟結構逐步轉型和增速下移,能帶來債市的長期支撐。購買固收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對短期波動無需過于緊張。興銀理財指出,短期來看,債券市場經(jīng)過風險快速釋放,繼續(xù)調整壓力有限,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配置價值。

對此,銀保監(jiān)會主席郭樹清也在日前舉行的2022年金融街論壇上表示,最近由于市場看好經(jīng)濟恢復前景,債券收益率有所上升,引發(fā)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波動,這是市場自身調整表現(xiàn),總體風險可控。

盡管有機構安撫和監(jiān)管喊話,但還是有很多人贖回了銀行理財產品。林女士表示,以前理財產品保本保收益,在收益和流動性方面都比存款好,所以她有了閑錢都是買理財產品。現(xiàn)在凈值化后不保本了,建議將銀行理財產品改稱“理財基金”,這樣自己就不會買錯了。

那么,持有人到底該去該留?“對于那些風險偏好非常低,無法接受理財或債基凈值如此大幅度波動的投資者而言,及時止損出局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秉S大智認為,在理財產品凈值化管理下,這些產品凈值的大幅度波動不會是最后一次,甚至不排除未來發(fā)生更大幅度波動的可能。無法接受和承擔這種風險的金融消費者,回歸到銀行存款、大額存單、保險等保本類的產品或許是更適合的投資選擇。而對于那些風險偏好較低,但能夠承受一定波動的投資者而言,最好持有不動,跌多了就適當補倉,并做好長期持有的準備。

黃曉旭則認為,資管新規(guī)全面落實以來,理財產品全面凈值化已經(jīng)到來,短期凈值波動更為常見,投資者應理性看待。產品凈值波動僅代表產品階段性的運作情況,并不代表實際收益,要堅持價值投資,避免因恐慌而集中贖回引發(fā)“踩踏”,進而造成實際收益的損失。同時,要對既往投資方式進行轉變,建議對不同產品進行搭配,順應市場的不同變化。

專家表示,從長遠看,要防止類似的情況再次出現(xiàn),一方面要繼續(xù)優(yōu)化理財產品結構,另一方面要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幫助消費者逐步樹立起理性的投資理念。

責任編輯:張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