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劉銘)“盲盒并非特定的某類商品,而是演變成了一種抽獎概念,已滲透至各行各業(yè)。”近日,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qū)消費者協(xié)會研判日常受理的200多件盲盒投訴,對盲盒消費的抽獎化演化趨勢進行了調查,提醒消費者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跟風成癮,落入商家的圈套。記者通過對典型投訴案例調查發(fā)現(xiàn),盲盒通過抽獎路徑,呈現(xiàn)出向網絡賭博方向演化的趨勢,值得相關部門重視。
4雙耐克鞋全是假貨
所謂盲盒,最初誕生于日本,是在一個小的紙盒子里面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注,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買到了什么。不確定性的刺激,集齊全套的欲望,一時間“盲盒”成了讓人上癮的存在。成都市高新區(qū)消協(xié)指出,盲盒消費者目前面臨的風險,主要集中在虛假宣傳、商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方面。
2021年9月,浙江杭州消費者徐先生向成都市高新區(qū)消協(xié)投訴,反映在四川某網絡科技公司的開心盲盒APP內參與盲盒抽獎,599元一次,抽中5次,中了4雙耐克運動鞋和一臺游戲專用散熱器,結果運動鞋全部被鑒定為假貨,散熱器與抽述樣式不符,且無控制按鈕,無顯示屏。
“盲盒主要是抓住了消費者的射幸心理,大多數(shù)參與者都存在以小搏大的想法。”徐先生自稱盲盒玩家,最先從抖音上看到開心盲盒APP,由網紅代言,其運作模式就是抓住消費者的射幸心理,用優(yōu)惠、返現(xiàn)等方式引誘新用戶抽獎。自己剛開始花三四十元抽小盒子,基本上都能抽中東西。
599元參與抽獎,抽了5個就中了4雙耐克遠動鞋和一臺散熱器。“每雙鞋的市場價格大概1000元至2000元,加起來應該是4800多元,如果都是正品的話,玩這個東西就沒有虧。”徐先生很高興,趕緊催促對方發(fā)貨。
3天后貨到了杭州,當看到不是從上?;驈V州發(fā)貨,而是來自一個盛行假貨的地方,徐先生心里就產生了疑慮,拆箱時專門做了拆箱視頻,也就是邊拆快遞邊做視頻記錄,然后分別在3個網絡鑒定平臺進行了付費查驗,結論都是“鑒別為假”。
對方公司一直不給處理結果,徐先生向12315投訴,要求“退一賠三”。對方公司不同意,提出重新發(fā)貨,發(fā)正品鞋。結果貨還是沒發(fā)出,對方主動提出賠償4000元,把鞋退了,了結此事。
抽蘋果手機虧損15萬
“現(xiàn)在網上盲盒軟件太多太多,一抓一大片。” 徐先生說,“我的射幸心理比較嚴重,沒事就買盲盒玩,花幾十元錢抽一雙鞋,抽一部手機啥的,如果中了不就發(fā)了嗎?抽的東西不是自己生活必需。手機里有好幾個玩友群,基本就是這種心理,實際上就是賭。我專門去咨詢過公安部門,這種盲盒抽獎屬于射幸性質,游走在法律的邊緣,這次維權成功之后就不再碰了”。
徐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手機下載了四五個盲盒軟件或小程序,下載就有優(yōu)惠,新玩家中獎概率比較大,商家一般都要公示抽獎商品和抽中概率,玩家對中獎概率的真實性大都持懷疑態(tài)度,但還是要參與,“因為喜歡玩這個東西”。新玩法層出不窮,比如抽中不想要,可以按80%回收,回收后再往里充錢,再繼續(xù)抽。還有平臺抽碎片,有耐克碎片、蘋果碎片、小米碎片、華為碎片等,碎片可以換商品,可以賭也可以出售,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yè)鏈。
甘肅蘭州消費者張先生就是因為抽的碎片始終無法成功合成商品,感覺自己虧太多了才向12315投訴的。張先生告訴記者,他下載的福玩APP,7月份開始玩的時候,按照中獎概率,“30元抽100次,也就是大概花3000元可以中一部蘋果手機。那一兩天抽得比較多,商家很快就改機制,加了一個玩友群,說里面有個碎片比較好玩,可以把抽出來的東西換成福幣,福幣又可以買成碎片,碎片可以合成商品”。
“兌換碎片的時候花費特別多,就像賭博一樣。”張先生說,“一個月左右先后投入了20多萬元,只抽中或兌換了10部蘋果手機,總價約5萬元,碎片一直無法成功合成商品,虧了15萬元左右。”
“接到投訴后,我們分別聯(lián)系消費者張先生和公司負責人,經過工作人員多次調解,商家拒絕退款,表示合成界面已告知合成成功率,合成失敗無法作為退款理由,已建議張先生通過司法途徑解決。”成都市高新區(qū)消協(xié)秘書長張詩琛告訴記者。
張先生說:“現(xiàn)在福玩APP好像下架了,在蘋果系統(tǒng)搜不到了,400客服電話一直打不通。”
記者發(fā)現(xiàn),張先生投訴的企業(yè)爾文(成都)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已被全國各地不少消費者投訴。成都市高新區(qū)消協(xié)2021年第三季度消費投訴公示顯示,該公司三季度共有投訴28件,調解成功率僅53.57%,位列上榜企業(yè)第14位。山東棗莊消費者郭先生投訴稱該公司“通過抖音和微信群虛假宣傳,中獎幾率不夠真實透明,大量的托,充值26000元左右,到手的東西最多值3000元”。
10月13日,記者通過國家企業(yè)信用信息系統(tǒng)查詢到,該公司因為“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lián)系”,已被屬地市場監(jiān)管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理性面對盲盒消費
張詩琛告訴記者,成都市高新區(qū)消協(xié)近期陸續(xù)收到很多消費者反映購買抽取盲盒導致權益受損的投訴,經過調查了解,盲盒并非特定的某類商品,而是已經演變成一種抽獎概念,已滲透至各行各業(yè),有生活用品類、數(shù)碼產品類、食品類等。消費者通過這些公司的微信公眾號、直播、互聯(lián)網平臺店鋪等渠道購買盲盒后,出現(xiàn)了商品質量良莠不齊,真假混賣、售后服務差、不發(fā)貨不退款、實物價值不符、過度營銷、虛假宣傳、抽獎概率不清晰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
各渠道或平臺商家通過推送相關盲盒廣告彈窗信息、直播營銷、明星效應、網紅推薦等過度宣傳,借助盲盒包裝的特殊性和隱藏性,利用消費者和經營者、生產者信息不對稱以及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和攀比心理,夸大商品價值,從而誘導消費者過度消費甚至其他非理性消費行為,對于心理尚未健全的未成年人需更加重視。
“商品質量問題也比較嚴重。”張詩琛說,消費者購買盲盒后,由于盲盒內商品品質的不確定性,導致收到盲盒內的商品后發(fā)現(xiàn)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存在“三無”產品、二次銷售品、淘汰品、假冒偽劣商品等情況。
據(jù)介紹,投訴分析發(fā)現(xiàn)很多消費者購買盲盒的商品價值不符要求退換貨時,商家拖延處理或不處理,甚至部分消費者花費上萬元甚至幾十萬元資金購買盲盒,商家跑路導致消費者的資金有去無回等。
“切忌賭徒式消費。”成都市高新區(qū)消協(xié)提醒消費者,“盲盒”消費切記勿因小失大和消費“上癮”。在某些渠道和平臺中會見到以較小金額獲得抽取較高價值商品資格的廣告宣傳,要警惕明顯低于或高于市場價格的商品或服務,不要相信商家“白撿便宜”之類的宣傳,謹防商家用更多的類似宣傳方式獲取消費者更多的資金投入。
要理性消費,切勿盲目跟風。消費者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充分認識盲盒具有不確定性的實質,需認清并防范商家過度營銷的套路,合理規(guī)避其帶來的潛在消費風險,盲盒抽獎的概率性決定了盲盒中產品價值的高低,不能抱著僥幸心理購買盲盒,切勿過度沉迷、跟風與攀比,根據(jù)自身消費需求、興趣愛好等結合實際經濟情況理性消費。
多看多問留心眼。一是查看其營業(yè)執(zhí)照、許可證是否齊全,是否異地經營;二是通過全國企業(yè)信用信息網或者信用中國查詢企業(yè)信用信息;三是盡量選擇正規(guī)信譽高口碑好的實體店或者網站進行購買,注意商品有無檢驗合格證書、有無中文標簽標明產品名稱、生產廠名、廠址等信息,并注意索要發(fā)票和留存購物票據(jù)、經營者廣告宣傳信息等作為事后維權的憑證。
依法維權別沖動。當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要及時與經營者溝通協(xié)商,協(xié)商不成可通過投訴、仲裁、訴訟等合法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千萬別采取暴力維權,公共場所拉橫幅等違反社會治安甚至違法犯罪行為導致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